乡村振兴的经营之道:策、谋、规、计!

乡村振兴的经营之道:策、谋、规、计!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脱贫攻坚之后是乡村振兴,有五年过渡期。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振兴”,就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其中,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属于经济学范畴,必须导入“经营”概念。经营就是要策划、谋划、规划、计划,就是既要讲社会效益,又必须讲经济效益,并且主要讲盈利和收益。经营比管理更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比治理更具有趋利性和市场性,经营之道的核心是实现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要研究消费心理、市场需求、世界变革、商业模式、业态走向、文化创新、金融支持等问题。

什么是乡村振兴的经营之道?

乡村振兴的经营之道,就是要全面贯彻“五个振兴”要求,把“乡村振兴”作为一个大项目,把乡村当企业,按照工业理念办农业,进行系统策划、谋划、规划、计划,研究“乡村振兴”的产业、产品、市场、营销、收益,要让农业标准化、市场化,农村美景化、艺术化,农民股民化、职业化,从而使乡镇村落更美,农民收入更高。经营的核心是资源变资本,让资本充分流通,在流通中实现增殖。

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微观主体,乡村的全面振兴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村庄的振兴。当然不是每个村庄都要振兴,有些村庄在未来可能要消亡或者被其他村庄兼并。未来村庄的发展方向可能有几种出路:城乡融合类村庄、集聚发展类村庄、特色发展类村庄、乡村旅游类村庄、文化保护类村庄。村庄的振兴,要靠建设,更要靠经营。仅有村庄的规模化建设没有村庄的良好经营,村庄一时建起来了,表面上很好看、很壮观,但不会持续、不会长久。建设和经营是支撑村庄振兴的两个轮子、密不可分,必须像抓村庄建设一样抓村庄经营,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必须深刻领悟“经营村庄”的奥秘,才能使之越来越火红!

经营村庄的战略与路径
  

为什么要经营村庄?

一是因为村庄具有巨大的资源和价值,如果不去经营或不善于经营,这些资源和价值不会自动变成财富或者已有的价值也会丧失。村庄的价值是多元的、多重的、客观的,只不过不同时期村庄价值的显现不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村庄只是农产品生产、农民居住和生活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康养价值、民宿价值等多元价值。如果只站在农村内部或者城乡分割的角度看待村庄价值,可能仅是农产品生产和农民居住和生活价值,但如果站在城乡开放、城乡融合的角度看待村庄,其价值不可估量。村庄巨大的价值不会主动显露出来,不会自然的变成财富,必须要搞好经营、巧妙经营、善于经营,才能使潜在的价值显化,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变为不断滚滚而来的财富。

二是有的村庄发展已经到了这一“经营”阶段。近年来政府对村庄尤其是贫困村庄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和经营性、公共性基础设施,如果只建设、不经营,只投入、不收益,就会导致巨大浪费,村庄已有的建设和发展成果也难以巩固。有的地方美丽乡村建设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就要考虑如何让每一个家庭、每一位村民都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如何实现村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三是村庄建设主要依靠财政投入、村庄建设的同质化、缺乏造血功能、缺乏产业植入和专业化运营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靠村庄经营的作用。

经营村庄的战略与路径
  

经营村庄,就是以“村”为基本单元,以乡村发展、社会进步、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以整合资源要素为核心,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构成村庄空间和村庄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土地、山水、森林、河流、草原等)与人力作用资本(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相关延利资本(如村庄道路、桥梁、人名地名冠名权、广告设置使用权)等进行重组营运,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对村庄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以实现村庄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1.经营村庄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把村庄沉睡的资源唤醒,就是赚钱,提升百姓的收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当然不要为了只赚钱,就损害村庄的生态、损害村庄的文化、损害村庄的历史,损害村庄的长远利益,破坏村庄的耕地。
  

2.经营村庄的对象是什么?经营土地、经营资源、经营生态、经营资产、经营文化、经营山水、经营空间等,也就是村庄一切有价值的有形和无形的资产,都可以拿来经营,通过有效的经营,使村庄已有的资源资产增值,没有的资源资产“无中生有”的产生。如村民的住房可以改造成民宿;农用地可以改造成大地景观、大地公园;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用来建设农商文旅融合新形态等。
  

3.经营村庄由谁来干?单家独户的农民来经营村庄是不行的,必然是各行其是,低端重复,无序竞争。要认识到,“1+1>2”的聚合效应在村庄经营上最能体现、必须体现,要组织起来由村集体来干。但现实的状况是,许多村集体经济组织都还没有,许多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有限,并且村基层党组织还是政治组织,村党支部书记首先要完成的是政治任务。必须抓紧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赋予村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法人地位,选好用好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即使有健全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但靠村集体的力量来搞好村庄的高质量经营也是很难的。要引进专业化经营者、经营团队来开发村庄、经营村庄,并给予股份、给予激励,才有可能高水平、高效益。通过面向社会招引运营商,将村落资源与专业的运营团队开展合作,让专业的人来经营村庄,实现乡村与市场的结合,将村庄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美丽村庄化身美丽经济。

乡村振兴的经营之道:策、谋、规、计!
(来自网络)

崇州白头镇大雨村案例:

构建“集体经济组织+驻村经济专员”“农村集体经济+合伙人”运营机制。

大雨村由原来的贫困村变成富裕村、集体经济强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收100万元。崇州市针对村(社区)缺乏专业化运营人才,产业规划层次不高、项目策划和运营能力弱等问题,构建“驻村经济专员+集体经济组织”机制,推动集体经济专业化运营。这就是:功能区党工委管委会向村集体经济组织派驻村经济专员,任任集体经济组织独立董事,其职能是:梳理资源情况、编制村庄规划、策划产业项目、组织招商引资、产业项目运营、指导乡村建设等。对于经济专员的选拔和管理,有一系列机制,如:选拔制度、激励制度、约谈制度、续聘制度、退出制度。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等问题,大雨村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合伙人”运营机制,健全多方共赢联农带农方式。

4.经营村庄的路径在哪里?核心就是要资源变资产、资产变收入、资产变财富。资源变资产主要是要对资源进行评估。资产变收入、变财富要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各个村庄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文化特点等,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路子。从村庄形态的角度选择路径,有的可以走生态康养的路径,有的可以走特色产业的路径,有的可以农旅融合的路径,有的可以走农商融合路子;有的可以走民宿风情的路径等等;从主体类型的角度选择路径,有的可以采取以村集体、合作社为主的路径,有的可以采取村集体与社会资本联合经营路径,有的可以采取以社会资本为主的经营路径。我们认为,总的看来,经营村庄的路径可能是“村集体+社会资本+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是方向。

村庄实现五大转变:由田园村庄变公园村庄;由种养村庄变农商文旅村庄;由农房村庄变客房村庄;由封闭村庄变开放村庄;由普通村庄变品牌村庄。

5.经营村庄的手段是什么?经营村庄根本是要靠市场化手段,这样才经得住市场的检验。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有些由政府大量整合项目集中投入、人为树立的村庄,表面看起来把村庄打造得很壮观、很漂亮,但没有持续的生命力,如果没有政府后续持续的投入和补助,即使是建立的设施设备维护都很难。政府对村庄经营要引导,但不要包办。

在市场化运营模式中,政府、运营商、投资商、村集体、村民、专家等各就各位,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

政府部门是“跑龙套”,改变过去从规划设计、项目施工、村庄整洁等“大包大揽”的做法,改为承担引导和规范职能。

乡村运营商是主角,承担参与村庄发展规划、项目投资、招商投资、产品开发、旅游营销、日常运营、综合管理等职能,并扮演“第二村委会”角色,参与村庄发展议事会议。

投资商是配角,按照村庄发展主题和风格开展项目投资,只对自己投资的项目负责。

村委会是股东,代表村集体与运营商签订合同,以集体资产入股。村委会在运营工作业务上不干涉不参与经营管理,主要协助并保障运营商在村落顺利开展运营工作。

村民是主人,作为农民可出售农产品获益,作为投资者可投身乡村民宿等获益,作为劳动者可在家门口就业。

专家是师爷,定期对运营商进行指导和交流,为运营商提出对策建议。

6.经营村庄的动力在哪里?就在于村集体的动力、村民的动力、社会资本的动力。如何形成动力呢?就是把各方的利益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捆绑在一起;就是各方都要投资,都要入股,有的以土地入股,有的以资源入股,有的以资金入股,有的以资产入股。通过股份就把各方的利益联结起来,兼顾村集体、农民、外来资本和经营者的利益。

经营村庄的原则与效应
  

一是坚持原则:1.党建引领振兴原则、2.城乡融合发展原则、3.土地属性不变原则(耕地红线)、4.农民长期增收原则、5.市场导引产业原则(供给测结构性改革、提供好产品)、6.生态稳定优化原则、7.进出强度递增原则(单位面积投入产出递增)、8.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

二是推进几大转变:1.废地变宝地(荒山变金山)、2.封闭变开放,3.资源变资本、4.村庄变景区、5.农房变客房、6.人力变人才、7.手机变农具、8.农民变股民。(核心是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在流动中增殖)。

对于村庄而言,实现五大转变:由田园村庄变公园村庄;由种养村庄变农商文旅村庄;由农房村庄变客房村庄;由封闭村庄变开放村庄;由普通村庄变品牌村庄;

三是触发产生效应:1.裂变增殖效应(产业)、2.磁场吸引效应(资本)、3.灯塔导向效应(人才)、4.名星爆发效应(媒体放大、李子柒等)、5.都市牵动效应(靠成都)、6.能人带动效应(乡土人才)、7.文化塑造效应(农耕、传统),8.迭代修复效应(把结果作为原因输入,不断循环校正,形成正反馈)。

高维看村庄:唯一性和独特性
  ——每一个村庄都是中国第一村和世界唯一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深入,我们认识到应该有这样的转变:从重点抓一个县、一个镇到更加重视一个基层的村庄;从重点抓投入,抓基础建设,抓风貌整治,到更加重视抓管理,抓运营,抓市场机制的培植构建。我们镇村的基层干部,每一个村的村民,如何认识生于斯长于斯的乡村?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视角,有怎样的文化自信,有怎样的责任担当?我们要有高维度、多视角的科学的资源观、市场观和社会观,去创造性地认识你所在的乡村是“中国第一村”“世界唯一村”,去创造性地实现你所在村庄的价值。

(一)首先我们要有科学的资源观

1.村庄的地脉风水。每一个乡村所处的经度纬度是独特的,每一个乡村所拥有的地质地貌,以及所形成的山、河、湖、林、田是独特的,其风雨雷电,云霞霜雾的变化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地质学、土壤学、天文学、风水学、美学、人类学、经济学等不同维度的独特性,这种不同维度的独特性,让我们每一个村庄都拥有了成为“中国第一村庄”“世界唯一村庄”的自然禀赋,因此,深入认知村庄,创新性的眼睛发现村庄,不对我们脚下的村庄熟视无睹,不因为我们长于斯生于斯,反而对其失去了发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反而妄自菲薄,羡慕他人的村庄美景,丢掉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势。在大自然中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更没有两个相同的村庄。村庄的唯一性的认知、保护、守望、转化,是打造第一村庄的前提条件。

2.村庄的文脉风情。在每一个村庄世世代代繁衍生活生产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机理,村庄独特的文化血脉流淌在一代一代乡民精神的血管里,村庄文脉包括日常生活习俗,劳动生产习俗,四季节庆活动、房屋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工匠手艺非遗传承,地方歌谣、方言,舞蹈等等,一个村庄有一个村庄的风情,构成一个地庄姹紫嫣红的文化色彩谱系。

3.村庄的财脉风物。每一个村庄,贫瘠也好,富饶也好,南方也好,北方也好,山区也好,丘陵也好,河畔也好,海滨也好,草原也好,戈壁也好,都有适合他种植、养殖的农作物,有适合它生长的物产。地理的多样性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了物产的多样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物产,这便是地理产品,地标产品,地道产品。一个村庄要根据其物候培植形成出属于自己的最奇最优的原生态物产。

(二)其次是我们要有科学的市场观

1.一村一品。作为一个基层的自然行政村,不能像一个县或者一个市一样的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而要做到一村一品。关于一村一品的理念,我们提了很多年,但现实并不让人满意,相比日本、韩国,当地在一村一品的建设中,已经形成了从种植、生产、加工、品牌、销售的一条链服务,一村一品已经成了长效性的生产机制、文化机制、品牌机制、市场供应链机制。日本村庄种植不断更新,从而产生新的种植品种,如冰淇淋西瓜、迷你苹果、紫色土豆等。各村新型种植模式最常见的为“移花接木”。每个村无论是品牌标志、品牌口号还是形象代言,农产品品牌的打造都为求独具匠心。日本农产品品牌的塑造一是做好原生农产品的品牌塑造,二是强化加工农产品的塑造。渠道上,村庄形成了农超合作,农旅融合,电商专卖,专店专卖店等稳定渠道。近年来,日本,韩国村庄利用农产品元素打造创新的文化产品。动漫手游中大量童话果蔬形象,“果蔬连连看”、“植物大战僵尸”、“水果部落”、美食果蔬梦幻王国等。其一村一品的内函与外延远不是农业意义的一村一品。而我们的一村一品为何成效不明显?我们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全能全产业把村庄向乡镇“升格化”了,随着行政党委领导的改变,不同的行政指令变成了几年一品或者一年一品,这就让我们村庄失去了特色,失去了品牌,失去了在长时间长出来的具有年轮和独特性的品质及品牌。最后成了丧失自己市场竞争优势的千村一品。

2.一村一景。不管是美丽乡村建设,或者是乡村扶贫工作,或者是乡村振兴战略,都有一个核心的主线,便是乡村之美。乡村美学是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是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部分,是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部分。乡村作为粮食原料供养场的同时,有肩负重自然景观,生态休复功能。让一个村住在风景里,长在风景里,游在风景里,按一幅画,一个景规划一个村,建设一个村,把田园建设成大地艺术,把村庄建设成大地景观,让生产生活生态统领在乡村美学的大旗下,让乡村的粮食场、原料场、精神切、文化切、生活场有机融合,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站到这样的高度,寻找一村的个性、特色。务必拒绝千村一面,千人一面,拒绝千城一面的规划师,用教科书的固定标准来绘制我们所在村庄的蓝图。小城学大城,北方学南方,国内学国外,村庄学城市,这样便会带来一切村庄景观的消失,这种现象还在上演。抄袭不是景,雷同不是景,复制不是景,景的本质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独创。郫都区近年在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探索实践中,先后建起农产品体验采摘园、民俗文化传承馆、特色民宿餐饮、咖啡屋等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出了具有浓厚川西风情、农旅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基本实现了两个比较优势:乡村对城市的比较优势,乡村对乡村的比较优势。

3.一村一策。策是策略,是方法,是路径,既有既关乎一个村的发展战略,规划蓝图,从十四五规划,到10年20年的发展规划,也关乎每项具体工作的营运机制,管理机制,管理办法。每一个村面对的自然环境,市场环境、生产环境、城乡比较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大一统的一个模式,要求每一个村庄机械效仿,将出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变异,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要发生变化。最终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一村一策”要求基层党委从本地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打造“一村一法子”“一村一路子”产业发展格局。镇村两级党组织积极研究谋划,建立产业项目库,启动生产经营类,服务创收类,异地置业类,乡村旅游类项目,盘活当地资产,坚持“多条腿走路”,实施绿色种植、农业加工、田园旅游、农家乐等多种项目,实现农、工、旅多元化发展。在资金上,坚持整合统筹,充分运用新增资源收费资金,最大限度整合利用各级财政扶持资金,鼓励村级合作社、村民投资入股经营,保障产业发展资金充裕。加大新启动项目投入,积极推行“小快灵”发展方式,克服处在偏远地区旅游类加工类产业项目难开展的问题,实现村级产业项目“小步快跑”。做好典型示范,坚持培养选树“一村一策”产业项目发展典型,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示范村,积极发挥示范村的典型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因此,我们要以管与不管的村庄治理哲学思想,研究每一个村庄切实可行的具体发展路径,让每一个自然的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繁荣态势。

(三)最后是我们要有科学的社会观

1.村庄组织。基层村支部、基层村委会是基层村组织的主心骨,是基层的战斗堡垒。近年来,战旗村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基层村党委村支部和管委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的结果。不管是对村级土地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活,基层社会风尚,营商环境的维护,或是产品市场开发,对外的招商引资,集体经济监管,全民致富带动等等方面,都起到了关键性的基础性的作用。没有强大组织力,各基层党组织和管委会是不可能建出一个美丽乡村的,也没有办法,开发村庄自身的核心资源,突出村级的资源文化特色,形成国内不可取代的第一村的比较优势。村级组织保障要在党委的层面充分体现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体现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示范作用;基层组织的组织力,要体现在管委会的层面,要用行政的手段,制度化的构建管理矩阵管理模型、使管理制度化,规范比;基层组织力要体现在市场化的层面,要用企业合作、资金入股、资源入股的形式,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基层组织力要体现在文化道德的层面,要保持一个地方的和谐、开放,团结向上的民风民俗,让一个地方的人民成为一道最美的风景,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热情好客的乡村人文环境。

2.村庄企业。企业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具有资源整合力、市场开拓力,民众组织力的龙头企业,平台企业,是乡村实现市场化的经济支柱和产业保证。构建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领小微企业,带领村民广泛参与的企业集群,是一个村实现资源向资本转化,实现小散弱差的自营自主模式向品牌化、规模化提档升级的必有之路,通过企业的纽带,将城乡的资本要素、技术要素、人力要素、文化要素流动起来,形成最优的城乡市场要素配置。

3.村庄乡贤。乡贤是一个乡里出生的,在精神、文化、科技、经济领域具有示范性的楷模。在中国传统乡村中,乡贤对当地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贤在本土的血脉联系更加具有可示范性,可带动性,更加能在文化教育经济方面,反哺故里,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乡村治理,尤其是文化治理中,大理宣传历史乡贤人物的精神事迹,努力做好新时代新乡贤的回乡落地能量转化工作,让过去与现在,乡村与城市,精英与大众,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乡村发展形态,让普通群众尤其是乡村青少年能见贤思齐,提升自我,改造自我,从而推动乡里村庄的全面发展。

4.村庄群众。乡村村民是经营乡村的主体。近年来战旗村的发展,充分发挥了主体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村民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从房屋资产收益的增加,土地资产收益的增加,就业劳务收益的增加,股份收益的增加等等多方面提升了民众的富裕度,从环境的美化,文化的营造,公共产品的改善,提高了村民的幸福度。从各个渠道的再就业,教育培训,推动了村民从身份性的农民向职业性农民的转变,让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一种标签式的出生,而是一种职业,一种有技术含量的职业,一种有较高价值实现的职业。尤其是在回乡务工青年,回乡大学生等新型村民的培养引导上,更要有一系列的措施和条件,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的职业农民。他们是经营村庄的主人翁,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鲜血液。他们将对标异地的乡村和国内的乡村和世界发达的乡村,让故土村庄在双循环中,走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真正做到立足故里村庄,面向全国,放眼国际的发展定位,差异定位,实现村庄长期个性发展、差异发展、优势发展、科学发展。

四川战旗村的经营策略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因乡村振兴改革而闻名,原名是集凤大队,1965年因在兴修水利、改土改田活动中成为一面旗帜,改名战旗村,后来凭借敲响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而闻名。已经形成“战旗波浪”“战旗方式”“战旗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总结深化。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盘活农村资产是关键。“三农”最大资产是土地,确权后应该入市,流动才能增殖。

战旗村案例:

走出五条盘活资源的路子。

(1)土地租赁。从最早期的妈妈农庄到2018年的满江红豆瓣博物馆,既免去承担投资风险,又引入社会资本进村搞开发,一举两得。
(2)土地挂牌入市。2015年郫都区被确定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县,战旗村将13.4亩集体用地以700多万价格成交,敲响四川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

(3)土地作价入股。随着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交流,村“两委”带领全体村民迈开步子,以出地作价入股,年底双方按股分红。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就是这一模式的成果。

(4)村集体自主开发。从构思设计到招商运营再到完工开街,全由村集体负责,2018年开市的乡村十八坊是村集体交出的第一份答卷。酿酒、榨油、制作布鞋等战旗传统手工艺重归市场,“十八般武艺”的文旅综合体一度成为郫都网红打卡地。去年,村集体又将村民闲置的猪圈、柴房、鸡鸭舍、烂水沟等区域利用改造,让“后房”变“前脸”,打造出一个新消费场景,吸引四川各地美食汇聚入驻。

(5)“村民+集体+资本”三方合作求共赢。吕家院子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村集体利用资源较好的农家林盘,吸引社会资本在林盘内注入火锅、烧烤、民宿等休闲旅游业态。以为代表的成都林盘经济被盘活起来,村民收租金,村集体收取营业额的3%作为管理服务费,真正实现三方共赢。参与方式的不断深入,战旗村的主动性一步步加强,从“门外汉”变成身“尖子生”,从单纯租赁到合作联营再到全盘一肩挑,村集体不断成熟自信起来。

总结起来,可以说:

一是基层组织有力。“两委”班子思想解放,担当作为,基层堡垒作用突出,战斗有力,敢于善于创新,大胆推进农村土地权改革,放手使用能人。

二是借鉴先进经验。战旗村过去是一个纯农业的村庄,面对薄弱的集体经济和有限的人均收入,为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两委”班子先后到全国多个先进村庄学习考察,借鉴成功经验和方式。抓住土地经营权改革机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农业。

三是创新经营理念。像经营家庭一样去经营村庄,带来巨大变化。“打工经济:转为”创业经济”。创新土地经营,增减挂钩,将土地集中经营,以资源换资本,让农民变股民,增加稳定收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做优传统产品。互联网、平台经济,“买全川、卖全球”。

四是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多年年奋斗,战旗村成了四川的“明星村”,不仅入选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还成功创建国家AAAA景区。把文创与旅游结合,这个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小村庄成为文旅明村。

五是引进社会资本。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招商引资,企业、人才、技术、项目、资金涌入,东北饺子来了。

六是发挥带动作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产生示范、辐射、牵引效应。周边支持、配合。

乡村振兴是系统工程

乡村振兴,涉及多个方面,是典型的系统工程。但关键是产业要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就此发表了多次重要指示。他要求,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精心选择产业项目,确保成功率和可持续发展。从产业扶持、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等方面出台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文化——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生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

改革——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抓紧落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要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

基础设施——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

城乡融合——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

乡村治理——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村级权力有效监督。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浙江省15年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农村环境整治,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搞,标准可以有高有低。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后强

转载文章,来源于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重在普及知识,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转载请保留出处!

亲们,如果喜欢本站,请在PC端点击 [支持宏猫网],不花一分钱即可捐赠支持到我们,谢谢!

倒影先生倒影先生
上一篇 2021年6月5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5日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676702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