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万物并秀。广袤的麦田正悄然由绿变黄,育苗棚内各类蔬菜花卉种苗长势喜人,蔬菜大棚旁的运输车队在忙碌装箱,种子研发室内,科研人员正埋头做着最后测试……
以基层党建为统领,建立上下联动机制。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将抓党建就是抓全局作为工作要领,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积极探索发现。其辖域内200平方公里的移风店镇,正上演着“产业链上建支部,支部联合、产业联盟、多方联建”的“一建三联”工作模式,摸索出了一条“党建兴农、产业富农”的新路子。
产业链上建支部,凝聚抱团发展“向心力”。
韩泽兵是大庄网格的党支部书记,也是佳蔬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全程参与了蔬菜种植党总支的建立,也尝到了产业链上建支部的“甜头”。
“支部成立后,我们的合作社与6家蔬菜加工企业、60余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抱成一团,各取所长、互帮互助,一起创品牌、闯市场,党总支的带动效果非常显著。”据韩泽兵介绍,目前,已认证了国家级、省级示范社11家,培育了“三品一标”农产品10余个,优质蔬菜远销30余个国家地区。
产业发展到哪,支部就建到哪。如今,移风店镇将辖域内的270家企业、309个合作社根据行业特点,分成现代种业、蔬菜种植、休闲旅游、食品加工、农村电商、畜禽养殖、轻工业、商贸服务等8个产业党总支,通过党组织体系重构,推动资源整合、规模发展。
支部联合强组织,画好融合发展“同心圆”。
“以前店东网格基础条件差、干部战斗力不强,村党委通过培养后备干部回村担任支部书记,并安排周边上泊等4个网格对其包联,在疫情防控、环境整治等工作中逐步树立起威信。”上泊新村党群服务中心主任鲁建对“支部联合”工作法很是认同。
原来,前期即墨区对各乡镇村庄结构进行调整合并,移风店镇由原来的100个村庄变为现在的10个村庄,在人居环境、集体经济、班子建设等方面参差不齐,如何融合发展实现1+1>2,成为重要课题。
为此,移风店镇积极推进10个新村党委、100个网格党支部联建,统筹考虑地域、产业等因素,实行强村带弱村、中心村带周边村,组织开展书记帮带、经济互助、环境共治等活动,确保弱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省级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建设,实施污水管网改造、环境提升等工程,让老百姓得实惠。”鲁建说。
产业联盟促发展,打造现代农业“主力军”。
伴随着天气日渐炎热,占地900余亩的青岛育苗中心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作为补齐育苗环节的关键载体,这一项目的落地离不开种业党建联盟的牵针引线。
“当初到移风店镇选址并最终签约,主要是种业党建联盟多次向我们推介,这里的优惠政策和项目集聚优势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据项目建设负责人刘学锴介绍,目前,项目大棚设施已完成主体建设,投产后预计年产种苗1亿株、优质蔬菜1300吨,带动周边5万亩种植区,帮助农户丰产丰收。
“我们的乡村振兴既需要专家学者,也需要‘土专家’‘田秀才’,通过产业联盟可以定期组织企业专家人才到田间地头进行农技培训,也有利于打造一支撤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移风店镇党委组织委员邵晓辉说。
据了解,移风店镇依托现代农业的优厚基础,成立了现代种业、蔬菜种植、休闲旅游等产业党建联盟,充分发挥瑞克斯旺、韩国农友等龙头企业的集聚作用,凝聚全产业链发展合力;依托产业联盟共建互联的突出优势,组织开展了进高校、进院所等活动,引育博士、硕士4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
多方联建共富裕,蹚出强村富民“幸福路”。
拉长了“产业链”,还要扩大“朋友圈”。通过搭建村庄与合作社、区直部门和企业的沟通桥梁,移风店镇向实现多方共赢、共同富裕又迈进了一大步。
“单打独斗难处多,抱团发展力量大,在多方联建的模式下,村庄获得了长足发展,这条路子真是走对了。”据移风店镇党委副书记孙方良介绍,通过青岛银杏家食品有限公司与上泊新村联合创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开展订单式种植,帮助村庄每年稳定增收13万元。
此外,自即墨区开展“千名干部联企业·万名党员联群众”和“党群同心·共建家园”活动后,移风店镇村党委与区直部门的“上下联建”也给村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与区政府办、融媒体中心等6个区直部门联建,“一对一”包联21家企业、900余户群众,为群众办实事500余件,形成“事要解决”清单8项,推动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