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我们党和国家未来必须完成的一个历史性使命。理解和把握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目标。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但目前的中国还谈不上是农业强国。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粮食、肉类、水产品总量均是世界第一,人均拥有量也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但农业大国不仅仅表现在体量,还需要表现出能否实现在经济发展持续推进过程中夯实基础,实现从生产到供给到消费全过程的安全。事关重大,这就要求我国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型。由农业大国成长为农业强国,不仅要满足14亿人吃饱、吃好、吃出花样,还要让“吃饱、吃好、吃出花样”永续。
我认为,农业强国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建设农业强国与农业大国的地位相称。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114.4万亿人民币,世界第二,人均GDP是80976元人民币,十分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成为全球最大制造业大国、最大的服务业大国,也理应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强国。这就需要最大化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供给总量,吃饱、吃好,最大化满足城乡居民对多元化农产品的消费需要。
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满足人民对重要农产品的基本需求。
作为人口大国、农产品消费大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型的最核心要求,是依靠自身供给解决自己的需求。多年来,我国重要农产品位居世界首位,人均农产品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从未来看,可能要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满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需要,满足农业从业者向城市消费者转变的需求,满足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的外部(国际)关系下的粮食安全需求。这些都需要在农产品生产供给方面做大文章,解决大问题。
第三,要实现四化同步发展要求,直白讲,需要提高农业从业者收入水平。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不断推进,也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分工分业,坚持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方向,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越来越少的人种越来越多的地,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和就业,最大化释放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换带来的改革红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土地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业从业者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第四,坚持绿色发展。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虽然丰厚,但人均农业资源是短缺的,所以必须非常珍惜。农耕文明传承带来的最大启迪是农业是永续性产业。因此,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在保护中加以利用,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处理好农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五,提升我国在全球农业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纵览世界,农业强国不仅表现在经营理念、农业生产方式、较高的劳动生产效率、土地产出效率,还包括农产品贸易在全球农业领域中有充分话语权。比如,美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出口国,谷物、豆类、棉花等农产品在全球都有很强的竞争性,荷兰奶酪、花卉、奶制品等高端农产品出口额在全球多年位列第二。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创汇却比不过荷兰。所以,我国如何在全球农业竞争中立足比较优势,在资源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农产品出口方面拥有竞争力,值得思考。同时,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大国,保障农产品的全球供给链安全,强化和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是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标志。
近日,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解读二十大报告。本文根据文章《清华大学张红宇:建设农业强国,让河南农民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共享发展成果》整理而成,标题为小编所添加。(来自公众号:乡知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