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由脱贫攻坚逐步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离不开人,尤其离不开带头人、新农人、热心人这三类人。唯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新观念,依靠科技,方能全面振兴乡村。
党中央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初,就制定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而把发展产业、整治环境、优化乡风、强化治理、持续致富联系在一起的唯一因素就是人。
实现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是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尤其是村支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乡村振兴尤其是产业振兴,离不开村支书、村干部和党员的带领。忧人的是,现今各地农村中,一些村支书少了贴近群众的本心,缺了带领致富的动力,淡了勤劳朴素的本色,没了为村民谋富的担当。有的干部见便宜就占、见好处就抢,一门心思赚巧钱、轻松钱,连政府项目款、特困户扶贫贷款都敢挪占,非但不能当好致富带头人,反而给群众树立了反面的榜样。带头人就要有“勤劳致富、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样子。如此,乡村产业振兴才能够落地,惠农到户才能实现。
新农人必须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现在农村普遍流传“386199部队”的说法,指的就是由于绝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农村。必须吸引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退转军人、外出求学的毕业生和城市退休人员回归乡土,投身乡村振兴。当然,这些人回归乡里不能简单地从事“面朝黄土背朝朝天”的传统农业,必须通过培训和培养,引导他们依靠科技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的产业,取得较高收益,成为有尊严、有自豪感和归宿感的新农人。
热心人是乡村振兴的最重要辅助力量。
放眼全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洗礼,绝大多数村子也都走出了事业较成功、财富有积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知名度的各界精英。而无论他们是否是直接从农村走出来的,每一位精英多少都会具有关注乡村的情怀,或眷恋故土的乡愁。他们获得成功的同时,大多不会忘记家乡,总在积极寻求机会帮助家乡发展。有的帮着引荐专家、引进技术,有的帮助消费甚至销售各种农产品,有的积极为家乡对接项目、争取政策支持,还有的直接投入资金到家乡发展事业。而这些人的善意、热心、义举和行动,有的却遭到村干部们误解和冷遇。这样很容易挫伤热心人的积极性。
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调动带头人,培养新农人,保护热心人。更需要三类人互相协作,共同带领村民全面振兴乡村的经济、文化、生态和文明,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让人们过上更有品质、更安全、更幸福的生活。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