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正在积极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什么是乡村治理积分制?有什么用处?小积分如何做好乡村“大治理”?
2020年7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全面启动了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工作。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委有关决策部署,指导各地在乡村治理中广泛运用积分制,通过对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进行量化积分,并给予相应物质或精神激励,推进基层自治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
什么是乡村治理积分制?
乡村治理中运用的积分制,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民主程序,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对农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什么要推行积分制?
实践证明,积分制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地通过实施“积分制”政策,以积分制方式在超市兑换相应价值的物品,从而激发群众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群众树立积极的生活理念,切实推动家风、村风、民风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推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推广运用积分制的政策背景
积分制最早写入中央文件是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实现社会爱心捐赠与贫困群众个性化需求的精神精准对接。积分制是作为一种扶贫举措提出来的。
推行积分制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1、有利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2、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3、有利于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4、有利于形成农村基层治理的有效抓手
从各地实践经验看,积分制较好地解决了乡村治理短板弱项:
突显了农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随着人口大量外流,村庄人口结构改变较大,公共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乡村治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积分制将各类村级事务和农民行为量化,推动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家家事”,并通过建立与积分结果挂钩的奖励和惩戒措施,将“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调动了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增强了对农民群众的激励和约束。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乡土社会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传统习俗约束力降低,有些村庄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积分制对村民行为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德者有得”有了明确的依据,增强了对农民群众个体行为的激励约束,有助于农民律己向善,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创新了“三治”结合的载体。积分制体现了党组织领导下“三治”结合的治理理念,是自治、法治、德治的显性化、具体化。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村民广泛参与是积分制的基础,同时发挥各类组织团体监督评议作用,激发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热情;融合德治内容,将互助互爱、移风易俗、勤劳致富、良好家风等纳入积分管理,为行为规范立标尺;强调法治思维,把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贯彻到积分制的实施中,将遵纪守法情况作为积分考评的重要方面。实践证明,运行效果好的积分制都充分体现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让乡村事务管理更加高效,为“三治”结合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提高了乡村治理效能。有的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强,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存在本领恐慌。积分制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象化,解决了乡村治理工作“没依据、没抓手、没人听”的问题;并且将村级事务与村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让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形成了共同目标,节约了管理成本,提升了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