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传统地名保护图册
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市民政局陆续对外公布了200个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并将这200个传统地名的沿革、来历、历史典故等汇编成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印制了首部《济南市传统地名保护图册》。那么,你对每天行走的街道、小巷到底了解多少呢?赶快记住讲给家人听。
匡山位于槐荫区匡山街道。长约260米,面积约为0.03平方千米,海拔80.80米。
匡山一名的最早记载见于齐天保五年(554),因“山石方隅,皆如匡形”而得名,“匡”是“筐”的古字。匡山一名很早就出现了,《魏书》载:历城“黄台、华不注山、华泉、匡山、舜山祠、娥姜祠。”明代以后,常讹写为筐山,并误认为山形如筐。明嘉靖《山东通志》记载:“筐山,在府城西十里,山形如筐,故名。”明崇祯《历乘》载:“筐山,城西一十里,山形如筐,故名。”崇祯《历城县志》载:“匡山,城西北十二里,山形如筐。”清康熙《山东通志》:“筐山,在府城西十里,山形如筐,故名。”清代以后,又逐渐写作匡山。康熙《济南府志》载:“匡山,在历城县西北十里,山形如筐。”清乾隆《历城县志》载:“粟山之西南为匡山。匡山见《魏书》。谓山形似筐,故名筐者,非也。”
元代开始,传言此匡山为唐代大诗人李白隐居读书之处。蒙古太宗七年(1235),元好问在《济南行记》里记述道: “匡山,齐河路出其下,世传李白尝读书于此。”匡山南侧山腰处,今尚存山腰处1924年朱庆澜手书的“太白读书处”刻石。匡山风光秀丽,是济南著名景观“齐烟九点”之一,如今辟建为山体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