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
按照《地名管理条例》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市民政局陆续对外公布了200个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并将这200个传统地名的沿革、来历、历史典故等汇编成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印制了首部《济南市传统地名保护图册》。那么,你对每天行走的街道、小巷到底了解多少呢?赶快记住讲给家人听。
珍珠泉位于历下区院前街1号大院内,清巡抚院署大堂西北。泉池长41.28米,宽30.45米,深2.61米,由玉带河北流入百花洲,注入大明湖。
珍珠泉一名的最早记载见于金代,因水泡升腾,如泻万斛珍珠而得名。清代王昶《珍珠泉记》云:“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又名北珍珠泉,因为与城东南护城河中的另一处珍珠泉区分,故称。元初,此处为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济南公张荣的宅邸。明宪宗成化三年(1466),德王朱见潾扩建为德藩王宫,俗称德王府。清代为山东巡抚衙门。民国时分别为山东督军、督办公署和山东省政府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山东省人大机关驻地。
珍珠泉久负盛名,历代文人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文。清代康熙、乾隆南巡途经济南,观赏珍珠泉后均有题诗,今泉畔尚存御书碑。北宋曾巩曾在珍珠泉附近建名士轩,今存宋海棠传为曾巩所植。周围景物尚有清巡抚院署大堂、乾隆御碑、浮玑亭、海棠园、桂香柳等。珍珠泉附近还有濋泉、溪亭泉、散水泉、朱砂泉、腾蛟泉等多处泉水,依此泉称之为珍珠泉泉群。珍珠泉为七十二名泉之一,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