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自古以来,这一天就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古人通过登高祈福、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活动来庆祝,这其中包含了一些有趣的小知识,看看你知道几个?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丰年庆典和祭祀活动。到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在唐朝,重阳节则被定为了正式节日。
重阳登高的传统来源于一个独特的传说。《续齐谐记·九日登高》中记述: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这天,你家将大祸临头,要他带领家人用茱萸系在臂上,举家登高。桓景依言带领家人避祸,傍晚回到家中,发现家里的家畜代替他们承灾死了。
从此,每年到了重阳节前夕,靠近山岭的人家纷纷登山避邪。久而久之,重阳登高的习俗便沿袭下来。
重阳糕有什么讲究?
因为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而重阳糕中的“糕”与登高的“高”同音,所以它可以象征“步步高升”。重阳糕在南朝时已有文字记载,多用米粉、果料制作而成,不同地方的制作方法不同,主要有烙和蒸两种,糕上还要印上两只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现在重阳糕主要在江浙沪地区流行。
王维有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其中提到的“茱萸”是一种药材,外型有点像枸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茱萸可以佩戴在手臂,也可以做成香袋,还有插在头上的。
重阳节为什么要饮菊花酒?
据传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仿,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现代科学表明,菊花中含有“硒”元素,可以利气血,抗衰老。不仅如此,菊花还能明目、降血压,有减肥、补肝气、安肠胃的功效。加上九月九又是老人节,所以饮菊花酒,有对长辈长寿安康的祝愿。
重阳节和老年人有什么联系?
发展到近代,重阳节有了新的含义,“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如今,虽然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变迁,但人们对重阳节的热爱和重视依然不变。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祝所有老年朋友岁岁常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