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公布;农业乃兴邦之本,亦是国之重器。但是,乡村要振兴到底该如何开展?“人才、土地、资金”三要素缺一不可。那么,谁来干?地咋改?钱哪来?就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三大问题。
激活三块地,把闲置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
1.第一块是承包地
十九大宣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为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化农业,十九大还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公司、农民合作、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的发展。
2.第二块是四荒地
农业部颁发的《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中,鼓励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发展休闲农业。而目前,休闲农业有多种发展模式,如:农业观光园、亲子农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等,但较为热门和受欢迎的是田园综合体和共享农场。
3.第三块是集体建设用地
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指出:对存量建设用地用于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二三产业的市、县,可给予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奖励。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宅基地三权分置,二是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用好三个钱,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资金是乡村振兴的启动引擎,没有钱,也就用不好地,招不到人,形不成产。因此,乡村振兴一定要用好三个钱。
1.政府的钱
对于中央财政来说,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是核心,以优惠政策来吸引和导入金融,以及社会资本,是解决钱的关键。最终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应该从税收政策和奖励机制上鼓励企业和农民参与乡村建设。
2.企业的钱
融资是解决企业钱的最便捷方式,国家有钱,向国家借。企业可以选择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以及股票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国家力推乡村振兴,相对应的,这方面的融资都会有政策倾斜。
3.农民/村集体的钱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想做好乡村振兴,钱怎么解决呢?首先是借贷,农民可以向银行借贷资金,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其次是众筹,农民(农民合作社)可以采取众筹方式获得资金,这里分为内部多户农民众筹和外部民间散钱众筹两种方式;最后是置换,利用自己的房屋、土地做置换,你给钱,我出地,我还能出力做事。
培育三种人,打破人才单向流入城市格局
1.抓领头雁
雁飞千里靠头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在从省到村这五级中,省市主要抓统筹,抓规划,抓政策引领;实施主要是在县乡村三级,县乡不能光发发文件就行了,必须落在操作层面,关键是怎么去做,把规划落实。
2.抓千里马
韩愈在《马说》中以千里马来比喻人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积极的人才政策,培养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千里马。建立“人才库”,对乡村人才实施分类分层管理,盘活各类人才资源;打好“亲情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本土大学生、优秀人才返乡,带动发展;加强“专业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技术培训。
3.抓老黄牛
这里的老黄牛指的是广大农民,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老黄牛”。除此之外,广大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没有他们的脱贫致富、遵纪守法,讲文明、知廉耻、懂感恩、尚科学,就谈不上乡村振兴。